(资料图片)
研学团随意定价,安全无保障,有的还不如旅游团?暑假将至,研学旅行也即将进入旺季,但记者调查发现,研学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研学课程质量不佳、研学机构资质欠缺、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6月12日 《法治日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方式,除了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于这样的研学活动,只要具备物质基础,家长往往也会无条件地予以配合。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然而,研学市场逐渐走热的背后,各种各样的乱象也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在定价方面,研学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研学项目的价格参差不齐。一些机构把普通的夏令营包装成“高大上”的游学项目,溢价太高,让不少学生家长望而却步。同时,一些研学团的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不符,甚至存在“游大于学”“游而不学”的情况,让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机构在格式合同中约定,学生和家长需要为自身的财务损失、人身伤害负全责,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角度上讲,为研学热降温,离不开规范、监管方面的努力。研学旅行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基地建设、线路设计、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在研学旅行的市场中,按照“部门备案、学校组织、基地承办、机构服务”原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行业标准,用以指导产品定价,提升服务质量,引领良性发展,方能避免研学项目价格虚高、货不对板。
早在2016年12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游服务规范》对研学活动的人员配置、教育服务、安全管理等作出详细规范,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有关部门亟待针对当前行业现状,进一步完善规范文件,并加强对研学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借研学游“饱其私囊”、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惩治。
同时,研学活动需要专业的教育服务人才。后者具备教育背景和相关的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研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边界,提高他们的教育和组织能力,让他们能够设计和组织更加丰富、深入、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
保证学生安全是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研学机构还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安全性高、信誉度好的旅游运营商,对基地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安排专业的教师或导游进行监管和指导,为学生购买适当的境外医疗保险,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等等。
不能让研学游既无“研”也不“学”,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足以引起社会重视。只有通过“冷思考”,真正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研学游的质量与内容,使研学游回归教育本原,才能让学生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孔德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