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塘湿地栖息的大白鹭。
创新建立“湿地+”保护修复模式
(资料图)
厚植大美椰城生态底色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2020年5月,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万迎朗及其团队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中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正式记录到的物种。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新增植物记录44种、鸟类5种;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新增植物51种、鸟类9种、两栖爬行动物4种、蜻蜓10种……
随着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海口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近年来,海口市创新建立“湿地+”保护修复模式,让大美椰城绽放生态之美。
□本报记者 龙易强/文 石中华/图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景色旖旎。
A 筑牢保护基石 护好生态“家底”
海口自古就有“水城”美誉,境内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湿地博物馆。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设“海口浦”,“浦”字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据统计,海口有湿地面积公顷,湿地率达%,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5个湿地保护小区。
面对如此丰富的湿地资源,如何保护好这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海口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大力推动湿地保护修复落地见效。
在顶层规划设计上狠下功夫。海口先后制定并下发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组织编制完成《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全面系统规划和保护海口市湿地资源,为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任务。
不断完善湿地法规制度建设。近年来,海口颁布实施《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等文件,将湿地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创新湿地保护组织机制。海口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柔性引进了一大批湿地保护修复的高端人才,率先成立全省首个湿地保护协会,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实效。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景色怡人。
B 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市民幸福感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一对黑领椋鸟夫妇“辛勤”地哺育着一只比它们个头大很多的噪鹃宝宝。今年8月22日,这个有趣的巢寄生现象首次在这里被监测人员观察到。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依河而建,南起永庄水库,中部经过农田和沼泽,北至五源河入海口海域。经过生态修复后的五源河,水蕨、普通野生稻、红原鸡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相继被发现,褐耳鹰、小天鹅、花鳗鲡、蓝胸秧鸡等珍稀物种回归该湿地公园。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海南麂、豹猫、花鳗鲡、虎纹蛙、红原鸡等30种,鸟类由82种增加到153种。五源河,成为海口新的城市生态名片。
美舍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土生土长的海口人陈伯龙深有体会。“美舍河经过治理,淤泥被清理出来,排污口被封堵,两岸种上了红树,原来遍布垃圾的荒草地上还建了凤翔湿地公园,记忆中那条清澈的河流又回来了。”近日,陈伯龙告诉记者,有时间他会邀上朋友在凤翔湿地公园露营喝茶,非常惬意。
美舍河的改变还被来自新疆的候鸟老人张新生用镜头拍摄下来,并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上进行展示。张新生今年64岁,从2017年开始就拍摄美舍河湿地公园建设的视频,到现在一共拍摄了300多个,将公园的点滴变化都记录了下来。他还将美舍河五年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剪辑,通过对比让大家对一条河的改变一目了然。
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海口湿地比比皆是。在鸭尾溪湿地公园,白鹭掠水而过,水面微微掀起波澜,引得游人驻足观看;在迈雅河湿地公园,市民李力发现成群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须浮鸥在此飞舞……
近年来,海口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以湿地+水体治理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拯救性保护海口潭丰洋万亩湿地,以湿地+退塘还林(湿)模式建设海口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点赞。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塘湿地栖息的越冬水鸟反嘴鹬。
C 创新建立“湿地+” 加强湿地保护利用
近期,随着北方天气转凉,候鸟开始往南迁飞,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迎来越冬候鸟。不久后随着候鸟的增多,东寨港保护区附近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身影将会越来越多,有望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距离东寨港保护区不远的连理枝渔家乐,依托红树林资源,不仅提供餐饮服务,还办起了民宿,开发了赶海、观鸟等生态产品,“节假日,民宿俏销,要提前预订才有客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上,海口一直在主动探索与积极实践。
在打造“观鸟经济”方面,海口出台了下塘水鸟湿地保护小区合理开发正负面清单。下塘水鸟湿地保护小区紧靠东寨港保护区,是海南水鸟种类最多的栖息地之一。根据这份清单,下塘湿地可适当开展观鸟休闲、农业种植、养殖、公众环境教育等产业。
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固碳储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算,东寨港保护区固碳总量超过万吨,碳税法获得总经济价值超过亿元。2022年5月,东寨港保护区实现红树林碳汇交易量3000余吨,交易额达到30余万元,成为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
今年暑假期间,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教室里,一节“自然叶拓”公益课正在开展,一件件取材于湿地公园的小创作在小朋友们的手里诞生。
从2019年开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及省内环保公益组织,依托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羊山湿地等海口周边的良好生态场所,持续开设“家门口的自然课堂”。采用“湿地公园+”模式,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红树林观鸟、赶海、农耕体验等自然教育活动。
百里滨海、千顷红树、万亩田洋……湿地早已融入海口每一位市民生活中,吸引着人们探索、畅游,感受自然的美好。
湿地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展望未来,海口将进一步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加强湿地保护利用,增进湿地惠民福祉,把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海口贡献。
海口江东新区迈雅河湿地公园树岛星罗棋布风光秀丽。
相关链接
海口湿地保护荣誉榜
2018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市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球首批十八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海口市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城市美誉度大大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2019年7月,海口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获批全省社会治理类制度创新案例之一。
2019年,海口市先后荣获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第八届SEE生态奖、“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
2020年11月,海口市成功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奖。
2021年,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与“湿地保护+”修复模式研究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1年,海口五源河栗喉蜂虎宣传片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国馆线上展进行网上展播;2021年,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2022年8月,《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入选2022年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整理)
关键词: